佛坪抽水蓄能项目:合力攻坚下水库成功截流
来源:西部网 2025-11-14 10:23

佛坪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成功截流。张亚智摄
“我宣布,开始截流。”随着指令的发出,工程车辆轰鸣启动,巨石与混凝土预制块精准投入龙口。
11月13日,陕西佛坪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戗堤成功合龙,这标志着项目将进入主体工程集中施工、提速攻坚的新阶段。
佛坪抽水蓄能项目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作为陕投集团投资绿色能源板块的“一号工程”,项目总投资98.5亿元,电站装机容量1400MW,设计年发电量14.36亿kWh。
群山叠翠间,机械轰鸣奏响奋斗强音。从项目进厂交通洞精准贯通,到地下厂房Ⅲ层顺利开挖;从砂石加工系统投产试运行,到35kV施工变电站合闸送电;从下水库工程顺利通过截流验收,到下水库实现成功截流,建设者们以实干将“施工图”变为“实景图”,用奋斗描绘绿色答卷,用担当铸就精品工程。秦岭深处,这座百年绿色工程正以坚实的步伐向着高质量建设目标加速迈进。
技术攻坚 突破工程关键壁垒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陡峭的施工坡度,项目团队采用洞室光面爆破、周边孔“导向杆平行定位”工艺、不耦合间隔装药结构及多臂钻施工锚杆支护等先进工法与设备,成功攻克倾斜岩层施工难题。主厂房等关键部位半孔率达97%,孔痕完整清晰,实现“一钎到底”的优质施工效果,达到国内同类工程先进水平,充分展现了佛坪抽水蓄能人的工匠精神与使命担当。
针对地下厂房狭小空间施工难题,项目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作业效率与安全性的双重突破:通过智能通风系统实时监测洞内氧气、粉尘及有害气体浓度,确保狭小空间空气质量达标;采用“扒渣机+装载机”协同作业配合错车道动态调度,将出渣效率提升40%以上,结合机械化喷混设备实现支护工序无缝衔接,最终使单班综合工效提高30%。
此外,为有效落实进度管理,佛坪抽水蓄能项目建立“日保周、周保月、月保季”的精准管控机制,通过与进度施工的深度融合,形成可借鉴的施工技术体系,保证短期目标达成,又为长期计划提供有力支撑。
质量筑基 全流程管控精品工程
佛坪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即明确了创建省部级优质工程奖,争创“鲁班奖”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创优目标。将质量管理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任务,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施工经验,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构建一套覆盖全流程、全要素的质量管控体系。
项目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严把质量关口,全面推行“首件工程确认制”,针对主变洞室开挖、地下厂房洞室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衬砌等重点环节,实行全过程动态监测、逐级质量验收和责任可追溯管理。在设备材料采购环节,对重要原材料实行“甲控乙购”模式,有效防止施工单位因成本控制影响材料品质。通过全过程、全要素的严格管理,实现工程建设安全零事故。
“我们不仅要追求工程进度,更要确保工程质量,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项目工程部负责人表示。
智能建造中心建成后,将系统化搭建起涵盖安全、环保、质量、进度管理的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构建集监控、指挥、执行于一体的立体化智能管理中枢,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智慧化管控与高效协同。
多维守护 织密秦岭“生态屏障”
“为深入践行‘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佛坪抽水蓄能项目制定《环水保专项实施方案》。通过构建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边坡防护及植被恢复等环节的全链条生态管控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项目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扬尘治理方面,严格落实“边开挖、边防护、边复绿”措施。施工现场配备洒水降尘车辆实行不间断循环喷淋作业,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建设施工废水处理一体化系统,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净化后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在生态修复方面,规划建设覆盖整个工程现场的生态修复体系,正在实施的下水库一期生态植被修复项目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着力构建多层次、景观化、季相分明的生态群落,使工程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佛坪抽水蓄能项目建成后,将承担陕西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备用等任务,每年可促进消纳陕西富余风电、光伏发电量约1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78.3万吨,同时将带动周边旅游、农业、物流等产业升级,为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佛坪抽水蓄能项目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康进锁说。
征程万里风正劲,战鼓催征再出发。佛坪抽水蓄能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坚持“以实求华”为思想内核,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支撑,更好统筹生态保护与生态价值转换,加快塑造生态优先、绿色升级的新动能新优势,统筹推进“超级充电宝”建设,在秦岭深处书写新时代的“山水答卷”。
(佛坪抽水蓄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