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永不褪色的旗帜!把梦桃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生生不息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12 07:52

03059d9c246e96726f4cfc101b19dc8a.jpeg

11月11日,赵梦桃小组组长王丹在车间工作。

11月11日,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纺部车间里,热浪裹挟着机械的轰鸣。头戴一顶小白帽,穿着一身蓝工服,赵梦桃小组第14任组长王丹站在一台细纱机“示范机台”前,手指翻飞,接头、换粗纱、落纱……动作快得只能看见弧线。

“看上面!”王丹看了一眼细纱机电子屏上跳跃的绿色数字——1和2。“这是今年新装的单锭监测器,显示的是纱线断头数。数字越小,断头越少,效率越高。目前,我们产量提升了20%。”王丹说。

集团纺部车间今年8月启动质量百日攻坚竞赛以来,赵梦桃小组首战告捷让她们充满干劲。

车间里热火朝天,一旁的“梦桃之家”则显得格外宁静。墙上悬挂梦桃精神的标语,满墙的荣誉证书间,又添一面崭新的锦旗。“每年都有新变化,但传承梦桃精神从未改变。”王丹说。

60余载光阴流转,如今,全国劳动模范赵梦桃的名字依然响亮。这位原西北国棉一厂的细纱挡车工42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两度获得全国劳模称号,并当选党的八大代表,成为全国纺织战线一面不朽的旗帜。她留下的“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十八字箴言铸就了梦桃精神的内核,至今仍在传承。

1963年4月27日,她所在的班组被命名为“赵梦桃小组”。62年来,这个小组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代代接力中一路风采卓然,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等40多项荣誉。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勉励赵梦桃小组,希望大家继续以赵梦桃同志为榜样,在工作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把梦桃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时光荏苒,梦桃精神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小组的每一个工作日常。

“调隔距、换皮辊、试钢丝……”车间里,王丹和小组成员交流心得,“姐妹们,一定要细心,再细心……”

集团的首届百日攻坚竞赛对她们来说意义非凡。竞赛初期,为突破质量瓶颈,小组主动请缨,承担起关键机台的试验任务。她们反复调试,不断尝试,最终协助团队使重点攻关品种的机台全部达到质量目标。

为降低纱线断头率,她们在车间反复巡查;为缩短落纱停台时间,她们创新提出“三人协作落纱法”——遇任务迅速组队,5分钟内即可完成落纱,效率比以往提升超50%。“我们要精益求精,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王丹说。

梦桃精神也悄然浸润更多心灵。咸阳市总工会自2020年起评选“梦桃式班组”,激励各行各业奋发向前。截至目前,咸阳已有54个班组获此殊荣。

在烈焰升腾的救援现场,咸阳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胭脂路消防救援站一支平均年龄仅25岁的消防员队伍,接警出动超1700次,救助群众800余人,用青春守护一方平安;

在充满希望的田间地头,淳化县园艺工作站的赵小弟带领团队大胆创新,获5项市级以上荣誉,取得6项科技成果,以智慧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在银西高铁的焊轨现场,中铁一局新运公司设备管理公司焊轨一队创造了“千米焊轨零误差”纪录,以精准诠释工匠精神;

……

无数个“梦桃”,正通过行动让这一精神生生不息。

“党给我们的荣誉,就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在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里,一台1951年产的国产细纱机静静陈列,一旁是赵梦桃的雕塑。展厅里播放着她生前的录音,令人动容。

今年4月27日,赵梦桃小组命名62周年之际,由原西北国棉一厂老厂房改建而成的纺织工业博物馆正式开放,为梦桃精神增添了新的传承阵地。

馆内,既有古旧的纺织老物件,也有现代化的3D打印机——游客可自由设计衣物图案,亲身体验纺织行业的变革。

“开馆那天,我们小组在这里庄严宣誓。”赵梦桃小组党小组组长高莉说,“以梦桃同志为标杆,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勇挑重担、互助前行,用实干践行初心,用匠心诠释担当,将梦桃精神融入每一个细节,为行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记者 张乐佳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