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60后”网红讲解员的古镇瓷缘

来源:陕西日报 2022-05-20 08:41

e17c84e0-fdfe-4074-b18c-1d2fa574864c.jpg.1

吴欢喜为游客讲解耀州瓷公道杯的独特魅力。 记者 赵杨博摄

在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有这样一位不同寻常的讲解员:他年过花甲,不在家里含饴弄孙,却总是腰间别着扩音器,穿梭在古镇的角角落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将古镇故事讲给游客听,活力满满。

他,就是铜川文化传播大使、“陈炉古镇第一讲”吴欢喜。

吴欢喜是富平人,1993年与陈炉陶瓷厂工人李菊凤结婚,遂定居陈炉古镇。

当时,吴欢喜在陈炉陶瓷厂门口摆摊修鞋,常常看到一些中外游客到陶瓷厂观光旅游、购买瓷器。

“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其将耀州窑炉火延续至今已有1400多年,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更因‘陶炉陈列’而得名。作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耀州窑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那时,这样的讲解词天天在吴欢喜耳畔回响。

作为当地居民,吴欢喜觉得这样的讲解词太理论化,不够生动,热心的他就做起了义务讲解。时间长了,偶尔也有游客请他当向导,每趟100元服务费,迫于生计,他从修鞋匠变成了讲解员。

“一个外地人,初中毕业,能讲个啥,还不是哄游客呢!”周边人的冷嘲热讽,给吴欢喜泼了一盆冷水。为此,他学习陶瓷理论,查阅古籍资料,走遍犄角旮旯,苦练普通话,精心撰写打磨讲解词,最大程度挖掘还原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欢喜终于写出了具有鲜明特色、游客喜闻乐见的讲解词。

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陈炉窑址被归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同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陈炉古镇被命名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陈炉古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四块金字招牌,让陈炉古镇越来越火。在讲解的同时,吴欢喜遇到了很多前来古镇研学的学生。他为学生们耐心解说陈炉陶瓷相关历史文化,尽己所能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知识。

“要想把陈炉古镇陶瓷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必须从娃娃抓起。”吴欢喜琢磨着。

说干就干。做方案、备课、联系接待服务,小到10人的研学活动,大到二三百人的研学之旅,吴欢喜量身打造活动方案,让学生们欣喜而来、满载而归。近年来,他已接待研学团队上百个。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吴欢喜深刻认识到,口口相传的讲解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变化。

2019年8月22日,吴欢喜赶起时髦,注册了抖音账号“陈炉古镇第一讲”,第一条便是推介陈炉美食,虽只有90人的点赞量,却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信心。

没有专业策划、拍摄、剪辑和运营,两年多来,吴欢喜凭着一腔热血和不懈努力,拍摄抖音短视频600余条,生动展现古镇风貌、制瓷工艺、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等,收获了3.4万名粉丝,获赞29.1万次。他也成为“网红导游”,还获得了“陕西好网民”称号。

吴欢喜很自豪,2019年央视走进陈炉古镇拍摄“罐罐垒墙瓷片铺路 千年古镇别具一格”的专题报道,就是他担任的讲解员。

如今,慕名而来专找吴欢喜讲解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年嘲讽他的人也暗暗竖起了大拇指。吴欢喜成为古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吴导”。每逢旅游旺季,他每天从早忙到晚,时常顾不上吃饭。“我今年61岁了,现在每天最多承接4批团队。”吴欢喜坦言。

“这是罐罐垒墙的最佳拍摄地。您站在那个地方,对,就那里,我帮您拍张照……”吴欢喜时而讲解,时而帮游客拍照。很多游客把照片和讲解视频发布到抖音、快手、小红书、马蜂窝等互联网平台上,大大提升了陈炉古镇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让吴欢喜为更多人所知。

“粉丝量的增加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讲好家乡故事是我的使命担当,传播好陈炉声音是我的责任。”吴欢喜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走进陈炉,了解陈炉,爱上陈炉。”

记者 赵杨博 通讯员 郭艳婷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