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全国第一 秦岭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显著提高

来源:西安晚报 2021-01-21 07:56

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全国第一、秦岭陕西段优良等级面积历史上首次超过96%……1月20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陕西省依法依规保护好秦岭的绿水青山、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取得明显成效。

秦岭生态环境指数显著提高

监测结果表明,秦岭植被覆盖总体好转、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显著提高,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在2018-2019年达到最优。

2015年以来,我省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密度、DNA调查获取率均为全国第一,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秦岭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并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

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倾注了包括秦岭区域6市、相关省级部门在内的各方面的智慧和汗水。

目前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已经印发,1+6+8+39秦岭区域规划体系即将建立。“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持之以恒有效地保护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让秦岭的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我省将持续加大秦岭区域执法检查力度,定期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加大对秦岭区域6市“乱排乱放”以及“绿盾”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治的督导检查力度,持续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同时,加强秦岭区域自然生态保护监管,强化秦岭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

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61个

据了解,我省自1965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5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61个,总面积1.1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7%,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以来,省生态环境厅每年开展全省自然保护区督查检查。2020年下半年,先后开展了涉及秦岭联合执法检查暨专项督查以及“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检查、秦岭区域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线索实地核查等工作。

严格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建设任何与保护无关的项目和设施,实验区内禁止建设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有影响的工业及矿产开发等项目。

同时,巩固秦岭“乱排乱放”整治成果,加大生态破坏问题执法力度。组织实施陕西省秦岭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尽快出台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积极构建秦岭巴山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大气、土壤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及预警体系。

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我省将持续深入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问题,限期进行整治修复。

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推动建立省级监管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管理,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工作,加强重要生态系统、重要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监管。做好秦岭区域、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与评估工作。

此外,广泛征求意见,尽快修订出台《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试行)》,指导各市、县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管理、评估等工作,加强示范建设动态管理,开展示范建设评估和复核。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