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年·记忆】农家处处年馍香

来源:西安学习平台 2021-01-20 20:34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二十三小年都过了,灶神也祭了,大扫除也搞了,眼看着春节大幕已经拉开,这时候蒸年馍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在农村最为隆重。将留了一年的麦子狠狠地磨上半袋子白面,吃了一冬的酸菜苞谷糁,大家早已盼望着新年的到来。小孩子更是期盼,穿新衣,戴花帽,放花炮,最重要的就是要吃上妈妈包的肉包子了。

蒸年馍,早几天就得开始张罗。赶了最后一集的人们,买回菠菜、葱、蒜、豆腐、萝卜、粉条,当然也少不了要割一吊肋条肉。拌好馅子,备好料,东家借来蒸笼,西家搬来援兵,街坊邻居、妯娌姊妹、大妈大嫂齐上手,热火朝天忙活开了。

有时要蒸大半天年馍,拉风箱的拉风箱,包包子的包包子。炉膛的火通红,专门找来一节硬柴轱辘,塞进炉膛内,这样更加耐烧,拉风箱的人脸也被烤得通红。包包子的一边忙活,一边嘴也不闲着,家长里短,把一年来的喜事说个遍。邻里们在一起,自然少不了咬耳朵,村里哪两个好上了,哪位姑娘被人怎么了,哪个小伙被人家半夜撵出了门,说的不亦乐乎。有时说到兴奋处,话还没说完,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新过门的小媳妇听得面红耳赤,不敢说话。小孩子也最活跃,屁颠屁颠地跟在大人后头,围着锅台转,闻到香味了,哈喇早流过了黄河。

蒸年馍也是有讲究的,拜年要包糖包子,追节要蒸茧馍。舅家是“上司衙门”,拜年肯定要先走舅家,出嫁的女儿肯定要先到娘家。给娘家妈拜年必须送糖包子,吃上出门闺女送的糖包子那才叫幸福。在农村生娃了,如果说是生了个“糖包子”,那一定是女娃了。给娘家妈拜年,必须在初五前,背上十二个糖包子,买上一斤水晶饼,这就是最好的年礼了。过年,自然是要礼尚往来的。过了初五,舅家给外甥送灯,娘家妈给女儿追节,这时候要给女儿拿十二个茧馍,有豆沙馅、油面馅,还有的就包上一块红苕。

糖包子和茧馍可不一样。糖包子上面捏个嘴嘴,像寿桃一样,祝福长辈长寿。茧馍上面是平的,在侧面用红豆按出两个眼睛,有时也用一个红枣一分为二按进馍里,更像农村年画里布老虎的样子,寓意外孙、外甥虎虎有生机。糖包子、茧馍出笼后,都要趁热在顶端点一点食红,寓示新年红红火火,图个吉祥。不送人的话,留给家里吃的多是豆腐菠菜粉条馅的,上面左一捏、右一捏,捏成麦穗状,寓示来年大丰收。肉包子金贵,包成圆的,两只手同时用劲,左一捏,右一捏,把包子皮聚到中间合拢,再用一只手捏住顶端轻轻一拧,外观便成了一个大车轮子的形状,寓示日子车轮滚滚,永远向前。

辛苦劳作了一年,南下的,北上的,求学的,打工的,春节前都奔回老家,大包小包带回各地的山珍海味土特产,孝敬父母长辈,安慰老婆孩子。春节农历正月初五破五前是不动土的,这几天最幸福,可以什么都不干,放下一切活计,就只是走亲戚串门、喝酒吃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听回来的人讲外面的精彩。有的祖孙四代四世同堂,一家老小,打打闹闹,其乐融融。晚上谝饿了,取几个包子放在火炉上一烤,不知不觉中,包子的香味也烤出来了,溢满屋子。烤到焦黄,馅也热透了,等不及凉一下,拿起一个猛咬一口,满口溢香,烫得嘴唇唏溜儿唏溜儿的,还要咬第二口。那个美呀,现在想起来都要闭上眼睛回味一番。

这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不愁吃不愁穿,平常的日子比过去过年都好,蒸包子也不稀罕了。但是在农村,春节前蒸年馍的习俗还保留着。到了腊月二十五以后,陆续就有人家蒸年馍了。当然这也不再是拜年追节送礼了,主要是自己吃个新鲜,有个气氛。

(作者:西安市高陵区财政局 张笃龙)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