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年·记忆】西府的“年火”

来源:“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2021-01-20 16:04

“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敲锣鼓;二十六,看娘舅;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打烧酒;年三十,包饺子;初一早,拢年火。”这是西府大地口耳相传,耳熟能详的民俗小调。宝鸡,古陈仓,雍州之地,有八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在这些民俗中,大年初一早上,“拢年火”显得极具重要,象征着庆贺丰收、保佑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西府的“年火”,已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部分。

小时候刚入腊月,天气愈发冷起来,但人心却渐渐热乎起来,因为快要过年了。媳妇们燣[lán]臊子,娃娃穿新袄,男人咥干面,老汉们靠墙晒太阳抽旱烟谝闲传。有的是一段跟年有关的风俗,有的是一道独具西府特色的美食,有的是一种家人团聚的过年情怀。大人们为年事忙着赶年集,备年货、杀年猪、做豆腐、买蔬菜、蒸年馍,而我和小伙伴盘算着我们初一早的盛事“拢年火”。

记得从放寒假开始,天天数着离过年还有多少天,组织小伙伴每天为初一早上的“年火”开始忙碌。“年火”原材料以腐朽的树根、柏树叶为主,我和小伙伴在树林里寻找容易搬动的树桩,采用斧头砍、砸、打、背的方式把树桩运回院落一角堆放起来。老家山上,树林里橡树居多,柏树少之又少,“年火”里柏树叶是必备的材料,因为柏树叶是一种油脂性树叶,燃烧的烟火味很香,绵长味十足,在浓冬里点燃飘香几里。我和小伙伴走很远的山路找柏树,将砍好的柏树叶运回院落,“年火”原材料备足,心里才安然准备过年。年三十中午吃过饭,开始在院落空旷地方盘“年火”。大家把树桩空心堆放在一起,在树桩上搁置柏树叶和绿竹子,在堆好的树桩空心处塞上麦草、玉米秆之类易燃材料,才算“年火”盘好。无论年三十晚下多大雪,但初一一大早“年火”还是能点燃,因为材料备足了。伙伴们约定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偷偷点“年火”,谁起早都要把大家喊起来,大家一起点火,因为大家为“年火”忙碌了很久,一起点“年火”,才能彼此分享劳动后的那份喜悦。

西府年三十晚饭后的主食是臊子面,当筋道光亮的面条从滚沸的锅里捞出来,旁边锅里的臊子汤早已翻滚不停,浇上一勺汤,油花就能“嗖”地一下冒上来,这个时候,别说吃了,看着都馋人。端上桌的臊子面,要趁热的时候吃,西府人吃臊子面,不是细嚼慢咽,而是狼吞虎咽,并且能发出让旁观者馋涎欲滴的“吸溜声”,这样酣畅淋漓,自然令人味蕾大开,吃个浑身舒坦。如今,宝鸡臊子面已经成为三秦大地上特有一道美食。

初一早上是年味最浓的一段时间,那种过年的味道,已经浓浓地渗透到了空气里,渗透到村庄每个角落里,渗透到每个人的心田里。大家相约一起点燃了“年火”,大人们敲锣打鼓,小孩们放鞭炮,鼓乐阵阵,炮声震耳,迎接新年的到来。村庄小院落的“年火”要烧得旺旺的,把小村庄的上空映照得红彤彤一片,实在算得上村庄一道亮丽的风景。

西府人何时开始盘“年火”,我无从考证,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有“柏火燎天接喜神,两天款待盼年薪;臊子长面同分享,炮仗齐鸣送辇轮”的记载。“柏火燎天”指陕西西府年俗,大年三十晚子时,在柏树叶中加入油脂、食盐、绿竹子,于院中焚烧祭天,放炮迎接喜神。据说这种习俗为古代“燎祭”的延续。而在医药典籍记载:“柏叶苦寒,寒能清热,又入肺经,清热止咳,祛风利湿”。据说,初一早上烤了柏树火百病除。这还是有一定的医学道理在里面,柏树烟经人呼吸道能起到清热止咳的作用,烟熏病除的原理。而我想这也应该是父老乡亲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每一个日子都能像红红火火的“年火”一样,把自己的生活、事业过得兴兴旺旺,大吉大利,幸福安康。

曾经留下美好记忆的“年火”,多少年来一直燃烧在我的心里不曾熄灭过,随着时间的蔓延,这股火燃烧得愈来愈热,让这颗离家久远的游子心滚烫无比。忽然才意识到,自己离开老家很久,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在城市的奔波,为工作的打拼,期间基本上再没有回老家正儿八经地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又是一年“年火”拢起来之时,想念父老乡亲,想念乡俗、想念家乡……

(作者: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安监处 景国强)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