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咸阳创森——一路向“阳”的绿色革命

来源:陕西日报 2020-12-22 07:42

a9fdd2fbe929be992b5e307d389a8302.jpeg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这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理念,如今已在咸阳变为全民共识和行动。

咸阳人民历来有重视绿化、爱树护绿意识。自2017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以来,作为贯通关中—天水森林城市群的枢纽和关键,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咸阳将凭借什么优势脱颖而出?

领导的重视,理念的创新,政策的给力,百姓的支持,是咸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四大法宝。

战略篇

初冬时节,还没有看够深秋的层林尽染,一场白雪缤纷而至,朝夕之间,咸阳大地换了色彩。

落雪后的咸阳,群山犹如白莲花花瓣。在白雪的掩映下,金黄的树叶、蜿蜒的步道、唯美的廊桥,演奏着一曲初冬交响曲。这场雪,不仅落在了山水之间,还落在屋顶上、树杈间、草丛里,更融在了咸阳市民的心里。2020年的这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既有浪漫多情之气息,亦有隐忍出尘之清绝。时光凝结在白雪中,这里的每棵树木、每条绿道、每片森林,仿佛都在述说一段咸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历史。

咸阳位于陕西腹地,居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全市森林面积594万亩,森林覆盖率38.81%,活立木蓄积1452万立方米。现有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坐拥适宜的自然资源,头顶诸多耀眼的光环,咸阳人没有满足,又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冲刺!

南部平原人口稠密、绿化用地少,可利用空间有限,城市森林建设基础相对薄弱;中部旱腰带地区矿石开采严重,嵯峨山系生态修复难度大;北部山区林分质量不高、有林无良材。县乡村道路、铁路沿线林带缺株断带、裸露现象严重。河道两侧缺林少绿,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城乡接合部、工业园区绿化水平低。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咸阳提出,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把城乡建成林城相融、林田相抱、林路相牵、林水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让百姓宜居宜业宜乐。吹响了咸阳全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角。

泾阳县,这里曾经是旱腰带地区主要的矿石开采区,生态破坏极其严重。如今,漫步郑国渠旅游风景区,清悠的溪水从彩石间漫过,披着薄薄的轻雾流向远方,让人似乎忘记已是初冬时节。徜徉在景区绿道,看山野间斑斓多姿、层次分明,红叶翩翩起舞,在深沉厚重中,演绎出大自然的大音希声,大美无言。沿扶贫路向东,经龙泉公社森林小镇,沿途所见,景区路面干净整洁,村居民舍格局统一,不论是景区,还是乡村;不论是矿山,还是通道,能种树的地方,几乎都被绿色覆盖。

咸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着明确的目标,按照“北部山地森林化、中部旱塬果林化、南部平原园林化”的绿化战略,构建“一城、两河、三区、十线、多点”的森林网络格局,形成“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荫、城乡绿景”的生态美景,实现城乡全面绿化,将咸阳打造成为宜居、利居、乐居的“林中之城、休闲之都”。

围绕上述目标,咸阳启动了“森林围城进城、绿色廊道、森林乡村、景区绿化、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苗木花卉、森林增量提质、森林生态文化建设、资源安全能力”创森十大工程,市政府细化分解了2017年、2018年、2019年3个年度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十大工程任务,将创森工作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山头、地块。

3年来,咸阳以创森十大工程为载体,累计投入50多亿元,实施城市、通道、水系、村镇和荒山绿化,营造林138.75万亩。

在城区,栽大苗、种好树,实行拆违建绿、立体挂绿、拆墙现绿、见缝插绿、宜绿则绿。城市拆迁后,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建绿地、建广场、建公园。3年来,市区新增绿化面积2.3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5.19%,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4.73平方米。

在乡村,开展森林县城、森林小镇、森林乡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等绿色创建活动,建成5个省级森林县城、10个森林小镇、48个国家森林乡村、100个绿色社区、100个绿色学校、20个湿地公园、20个森林公园,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福利。

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完成4.6万亩退耕还林、10.28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29.4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20.4万亩中央财政补贴造林、53.4万亩森林抚育、11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8.6万亩景区绿化、720公里道路绿化、231公里绿色廊道、4775.8公里林下花、1.2万亩河流水系绿化,着力推进森林资源提质增量。

理念篇

咸阳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区位的优势,交通的便利,让咸阳人超前一步,更早地感知外面的世界,拥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吸纳新知识。

视野的拓展,发展的内生动力,促使咸阳人转变思维模式,也让咸阳的创森理念不光停留在植树造林的层面,而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017年,在咸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上,咸阳市市长卫华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植树造林,更意味着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她说,咸阳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努力形成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曾几何时,咸阳南部的沙石、中部的石材、北部的煤矿开采,具有多、散、大特征。长期大规模的沙、石、煤等资源开采利用,在给地方创造财富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河流污染了,空气变坏了,环境变差了,咸阳不能再付出这样的代价。”卫华说。

为此,咸阳市提出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绿色葱茏的咸阳;同时提出,把建设“森林咸阳”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其核心是大力建设森林生态,发展绿色经济,弘扬生态文明,走“两型”发展、科学发展之路。提出抓创森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创森就是抓生态、抓长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最优人居环境,不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而是发展大计、开放大计、民生大计。

咸阳在创森中做到了两个绝无仅有。

每年都将创森工作写入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创森工作赋值3分,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在以往,绝无仅有。

每年市级财政投入创森资金3000万元,每个县市区投入创森资金300万元以上。地方财政投入之高,在以往,绝无仅有。

将40项创森指标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11个牵头部门和22个责任单位,层层签订创森目标责任书。县市区及乡镇,实施创森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综合绩效考核,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创新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咸阳通过创新“用地、投入、管护”三大机制,出台“扩面提标、增加补助、产业转型”三项政策,深化“林权制度、林长制度、森林保险”三项改革,推行禁伐、禁火、禁荒、禁猎、禁牧“五禁”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在哪儿栽树、栽什么树、谁来栽树、栽了谁来管”的问题。

创新“三大”机制。在旧城及城中村改造中,拆迁后的土地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面积用于绿化;在农村,实行“公司+农户+分红”的用地机制,确保建设与绿化同步推进。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各方联创的多元化筹资路子,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古树名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变财政投入为主,为社会多元化投入,调动各种因素积极参与森林城市建设。探索“包栽、包活、包管护”的一体化管护机制,实现了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出台“三项”政策。将国家生态公益林面积扩大到187万亩,将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16元。对重点区域、森林小镇、森林乡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一系列造林绿化进行补助,每处重点区域绿化财政补助不低于100万元,每个森林小镇财政补助70万元,每个森林乡村财政补助10万元,每个绿色社区财政补助5万元,每个绿色学校财政补助3万元,每个绿色家庭财政补助1万元,这是咸阳首次对造林绿化进行大规模补贴。扶持林业产业转型引导资金2000余万元,发展花卉苗木44.4万亩。

深化“三项”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市累计流转林地4.1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9笔1590万元,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67个,发展林下养鸡26万余只,林下种植20余万亩。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长制”,旬邑、淳化、长武、彬州4县市设立县级林长80个、镇办林长107个、村级林长1260个。签约投保政策性森林保险294万亩,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实行“五禁”措施。在全市范围内禁止一切林木采伐,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办法,成立了禁牧工作队,禁止一切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现象,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连续多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精品篇

位于咸阳湖北边的二期运动广场和咸阳湖一期、二期连成一体,是咸阳创森的一个精品工程。广场除交通干道外,其余地方都种植草坪,种植树木和花卉,建设绿色廊道。大乔木成林,小乔木成景,灌木成丛。虽然是初冬,但从每个角度看,这里都成一景。

家住老街的张参军老人,今年73岁,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咸阳人。在他的记忆里,过去,这里是一片荒草滩,杂草丛生、污水随意排放,是一条臭水沟。如今,这里却成了咸阳最美的风景线,咸阳的“马尔代夫”。

创森期间,咸阳遵循“以生态治理为主,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扩大水域面积,建设景观功能”的建设原则,决策实施咸阳湖二期工程。在整修咸阳湖二期中,共治理护滩4.3公里,清理滩面2800亩,造微地形1500亩,栽植各类树木花卉150万余株。咸阳湖二期水面比杭州西湖还大1195亩,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

咸阳市副市长程建国说,咸阳创建森林城市,有领导的重视、资金的支持、政策的给力,我们要做到极致,力争把每个工程都打造成为精品。

3年来,咸阳已在城区新建咸阳湖二期、丝路公园、两寺渡公园、文渊广场、体育场十字广场、兴北绿林、秦汉郊野公园、沣西中心绿廊等城区公园、公共绿地22处、1.6万亩;完成城西快速干道、毕塬东路、白马河路、咸兴大道、渭河生态景观林、槐里西路等道路绿化32条、307公里、3685亩;完善提升绿道建设115公里;在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镇,市区内各高架桥、人行天桥、透视栏杆等60余处实施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1.8万平方米;在王府井赛特奥莱、西部芳香园、奥体中心、秦都渭水桥南侧、泾河新城世界商贸文化城、办公及住宅小区建成生态停车场16处17063个,绿化面积 6000余平方米。在秦皇路、渭阳路、北塬一路、世纪大道、市体育馆、吴家堡转盘等15处重要节点实施“一街一景”改造提升工程,安装绿雕造型40余处,摆放、新栽时令花卉21万平方米,市区新增绿化面积2.3万亩。

新时代咸阳林业人“奉绿水青山之命,举生态空间之治,圆山清水秀之梦”,在打造精品工程中,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主攻生态+法,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为向深绿色进军贡献了咸阳林业力量。

造林期间,专业队自签订施工合同起,除春节期间外,全部坚守在工地现场。同时,对所有项目均实行“严把四关”,即整地打穴关、苗木质量关、栽植质量关和养护管理关。每一个小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经发包方、施工方、质量监理方签字认可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旬邑县在工程造林中,力求让每一分钱都真正发挥效益。他们采取“二四四”方式进行资金拨付,即造林当年春季验收合格后付工程款总额的20%,秋季验收合格后付40%,第二年秋季验收各项指标均合格后再付清40%,既可保证造林成活率,又可确保成效,打造精品工程。

惠民篇

如今的咸阳,林山相依、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景象随处可见,咸阳创森的目标不再遥远。

咸阳市林业局局长赵强社说,创森为咸阳带来了四大转变:从“森林围城”向“森林进城”转变,从“山上为主”向“城乡覆盖”转变,从“森林营造”向“森林经营”转变,从“单一部门创森”向“全民参与创森”转变。咸阳百姓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把创森与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让群众生活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旁。咸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1月底,优良天数227天、同比增加27天。旬邑县今年提前55天完成优良天数考核目标,收获优良天数280天、同比增加24天。

把创森与林业产业发展结合,新建和改造干杂果经济林14.05万亩,发展苗木花卉34.4万亩,发展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带动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发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52亿元。

把创森与生态脱贫结合,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补偿收入达到8184万元,惠及2.6万户,助力1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覆盖全市贫困人口的21.5%,实现了绿起来与富起来的双赢。

营造全民参与的创森氛围,先后在《陕西日报》发表创森报道2篇,陕西电视台报道3次,咸阳电视台举办了创森知识大赛,《咸阳日报》发表创森专版7个、报道30余篇。拍摄制作了创森专题宣传片在市电视台巡回播放16次。制作《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旬邑》《两山路上看变迁(上、下)》专题片,全面报道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旬邑”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以及国家、省、市专家开展“绿色发展,生态惠民”主题访谈。在重点区域布设创森专题宣传栏300多块,着力提高市民对创森的支持率和满意度。

举办“多彩咸阳、最美花海”评选活动、“创建森林城市、展现青春风采”青少年征文大赛、以“绿水青山看咸阳”为主题的创森杯摄影大赛,让市民切身感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面向社会发出全民义务植树和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倡议书,全市参与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500万人次,建成义务植树基地30个,栽植苗木2400万株。礼泉昭陵、泾阳龙泉公社2个基地纳入全国首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建设。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95%以上。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建设森林城市是人心所向。”咸阳市委书记杨长亚说,咸阳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开展一路向“阳”的绿色革命,让森林遍布城乡,让咸阳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