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江苏省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借鉴

来源:陕西学习平台 2020-08-11 10:40

江北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十三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位于南京市的长江以北区域,面积788平方公里,人口280万。今年是江北新区成立5周年,2019年,新区生产总值2780亿元,占南京市近1/5,在19个国家级新区居第6位。作为国内起步并不算很早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后来者居上,曾经的“洼地”蜕变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已经成为江苏省和南京市创新策源地、经济增长极。受益于苏陕协作干部人才交流项目,我有幸来到这里挂职,一年来的工作学习,直面感受到新区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开放的程度,解放了思想、提升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进一步增强了陕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激发了新时代追赶超越的精气神。

一、江北新区主要特点

战略地位突出。江北新区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京沪铁路大动脉交会点、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会处,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交汇区,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

双区联动发展。江北新区肩负国务院赋予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使命,以上海经济中心为龙头,依托江苏和南京先进制造产业链创新链,短短5年迅速崛起,在国家级新区建设中不断争先进位。2019年获批的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全部位于江北新区,加速构建新区国际化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双区叠加发展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产业崛起迅速。江北新区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金融三大核心地标产业,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加速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领地。

科创资源集聚。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突破100家,高企总数突破1000家,江北新区源源不断竖起创新“高峰”,培育“科创企业森林”,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城市环境宜居。江北新区拥有94公里长江岸线、16公里滨江风光带和东西长35公里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拥山临江、林木繁茂,湖泊湿地资源丰富。江北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为南京从偏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阔步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创造了历史机遇,一座激情发展、美丽现代“新主城”正在成为南京最近的未来。

二、江北新区主导产业

认识江北新区就要了解“两城一中心”,指建设“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是江北新区主导发展产业。

“芯片之城”。聚焦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以江北新区现代产业研创园和智能制造产业园为核心承载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在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江苏鲲鹏生态产业园等龙头项目带动下,300余家企业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汇聚集成电路产业高端人才1万余人,正在形成全国少有的芯片全产业链研发生产基地,2019年,全产业链产值305.6亿元。

“基因之城”。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引领,建设布局“一谷一城一中心一基地”,入驻企业800余家,涵盖医药研发、生物制药、诊断试剂、基因检测等上下游链条。其中5家企业已在主板、创业板上市,南微医学成为南京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019年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

“新金融中心”。江北新区积极探索金融与产业、科技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加大新金融产业的引进和培育,重点发展金融资产管理、股权投资、金融科技、保险创新等新金融业态,打造具有强大资本吸纳能力、产融结合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的全国一流新金融中心,正在建设布局“两中心一基地一试验区”,集聚各类新金融机构700余家。

三、江北新区创新实践

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来源于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浓郁氛围。新区发展被国家、省、市赋予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创新名城建设领头羊使命任务。可以说,创新是江北新区与生俱来的基因。主要举措有:

一是优化科创环境。江北新区坚持创新立区之本,以“全球科技成果转化大潮,必须抓住!这是唯一的路”为理念,从扶持政策、风险投资、硬件设备、生产基地等形成完整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仅一年扶持科创人才和项目的资金超过10亿元,顶尖人才团队最高可获得1亿元综合资助,还不包括列入一事一议、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资金。另一方面,着力建设“知识产权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示范新区”,构建“与国际等高”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驾护航,江北新区以招引新型研发机构为“先手棋”,发挥其在“集聚人才、接轨国际、拉长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抢占全球创新链价值链最高端,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5年来,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省实现“2330”改革目标,每个领域、每一部门都注重以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破解存在问题、释放发展活力,努力做到“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数字化联合图审”“信用+承诺”让项目开工时间大大提前,实施区域评估集成改革,建设全国首个“法治园区”,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指通”“一链通”“一栏通”“一证通”“一事通”成为江北新区高效、便捷、安全的指尖政务服务的精髓。在江苏比学赶超、浪潮奔涌、拼搏发展新时代,“加速度”“跑起来”成为干事创业江北精神的最强音,在江北新区,通过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模式,不容易区分谁是在政府谁又来自企业,因为大家都有事干,都步履匆匆,都经常加班。

三是优化人才环境。聚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柔性用才制度,提升人才服务满意度,先后出台《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科研人员“双聘制”》《“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人才安居服务工作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赋予企业举荐认定人才权限,简化优化人才办事流程,实施“人才金卡”定制服务,提供人才安居、教育医疗、子女入学等全方位保障,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生态环境,这些制度举措的含金量,在新区力度是空前的,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也是超前的。截至目前,新区已引入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中外院士56名,国家级人才116人,科技工作人员4万余人。

四是优化创业环境。“121”创新社区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在新区创新实践。在江北新区,创新创业不仅存在于“高大上”的大院大所大企业,今天,创新创业已经融入城市的血脉——社区。“121”创新社区和我们过去所看到的纯粹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不同,“产—城—人”高度融合,实现创新社区的“四有”:有产业方向、有创新主体、有孵化生态、有公共服务,在“121”创新社区,生活在社区,工作在社区,创新在社区。

四、江北新区发展借鉴

这里,主要是谈江北新区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对陕西的一些借鉴。园区经济已成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扩大园区经济规模对陕西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明晰产业方向。园区经济,最忌千篇一律。要结合地区优势资源,做好园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衔接,使园区产业发挥出“1+1>2”的效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江北新区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向长三角地区主导产业方向靠拢,发挥区域产业要素资源优势,果断决策,由“4+2”产业体系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大健康、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看准了,就心无旁骛,两三年过去,“两城一中心”形成规模,成为江北新区靓丽的名片,相关资源要素加速聚集,蹚出了一条高质量、高端化发展之路。因此,陕西“园区经济”的发展要依据所处地域环境,找准产业方向,持续做强做大,实现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二是建强研发机构。大科学装置、大研发平台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是江北新区一个典型做法。立足主导产业,通过引进国际国内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支撑和大数据服务,实现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举个例子,仅南京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在江北新区设立,就有30余家相关企业落户,实现产值近百亿元,形成创新龙头集群效应。陕西科技实力雄厚,发展园区经济更要注重科技创新驱动效能,进一步加大“硬科技”创新企业建设,特别是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国内大企业研发机构落户,加快建设西部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带动支撑陕西园区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进行管理创新。园区是“政府眼中的企业”,又是“企业眼中的政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园区特有精神气质,通过一系列管理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动力和活力。江北新区持续探索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了5个园区产业平台,突出园区事园区办,各园区在产业发展规划、财政财务管理、招商引才、基础建设以及下属平台管理等方面享有自主权,极大地激发了园区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个园区的建设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是否有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团队和运行体系。陕西在发展园区经济过程中,要勇于破除体制机制条框,走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管理模式,让园区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的试验田。

四是促进校地融合。先有一片土壤,再有一片森林,最后才是果实。产教融合,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走出“围墙”,在江北新区实现了产业化。比如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团队在新区设立南智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已孵化和引进光电领域科创企业40余家。还有江北新区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约共建医学临床转化平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为新区企业搭建临床服务绿色通道,大大提升企业药物或器械的临床研发进程。校地融合打通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对接渠道,催化园区创新活力,实现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陕西科教资源富集,要加大力度支持像西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西电电子谷等校地融合平台建设,加速产学研科技成果应用,助推园区经济发展。

五是做好人才引育。人才,是园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举两个例子,一是今年江北新区通过发放见习补贴、奖励留人主体、加大创新扶持等措施,提供1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吸引硕博研究生在新区高新企业、研发机构见习,实现就业、创业。二是近年来高薪从清华、北大等高校引进“名校优生”到新区管委会机关工作,同时注重管理培养,安排到社区(村)挂职锻炼,由各街道选派政治性强、经验丰富的街道副职作为“成长导师”,所挂职的社区(村)书记作为“业务导师”,实行“多对一”帮带,指导和帮助“名校优生”快速成长。陕西不乏名校,人才济济,园区在做好引才的同时,更要注重育好才,实现人尽其才,人才兴园。

六是强化开放协同。对外开放和区域协同既是园区发展重要使命,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由路径。江北新区一方面以打造“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为目标,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以产业链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为突破口,直接在海外设立合作机构,提高获取海外投资与合作的效率。同时着力推动制度型开放,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聚焦内联外通,加快推进江北板块的共建共享,深化与毗邻区域的对接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开创整体联动、携手并进的新局面。陕西园区经济发展,一定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抓住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进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建设,有效实现与关中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陕北地区高端能源化工产业、陕南地区绿色生态产业三大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全面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作者为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挂职担任江北新区宣传和统战部副部长)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