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要闻

眉县县委书记刘志生:让贫困户共享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成果

来源:眉县县委办公室 2020-12-23 16:38

产业扶贫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眉县紧扣域情实际,立足资源禀赋,挖掘潜能优势,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自始至终把发展壮大猕猴桃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脱贫之基、致富之源,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截止2020年底,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5.3%,种植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1%,构筑了“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脱贫产业全覆盖,为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夯实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探索出了路径。

01

多措并举优产业

眉县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猕猴桃最佳适生区。全县辖7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86个行政村、8个城镇社区,耕地面积35.4万亩,农村人口25.5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25户、22647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以来,县上依据产业发展现状,聚力做大做优做强,有效加快了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规模大、效益好、覆盖农户多、扶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


眉县县委书记刘志生(右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刘占德调研指导猕猴桃示范园建设工作

政策集成扩规模。为扶持猕猴桃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带队,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科学决策,紧紧围绕“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树品牌、占市场、保安全”的发展思路,相继出台了《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决定》《推进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了《眉县猕猴桃五年发展规划》《眉县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等中长期规划,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猕猴桃基地建设、产品认证、品牌创建、宣传推介等事项。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下,全县猕猴桃产业以势不可挡的态势蓬勃发展,目前总面积达到30.2万亩,户均4.5亩,成为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蛋蛋”“钱串串”。

抓点示范强推进。眉县探索形成了“政府支持+主导产业+贫困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党支部+互助组织+贫困户”“技术团队+职业农民+贫困户”“电子商务+帮扶干部+贫困户”“集体经济+扶贫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6577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建设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村3个、标准化示范园7个,培育产业扶贫主体110户,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87个,在新联村、万家塬村等贫困村打造 “6+”模式典型亮点10个,将贫困村、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布局、嵌入产业链条,为推进全县产业脱贫凝聚了强大合力。

科技支撑提品质。为推进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县上以标准化生产为规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紧密合作,持续实施猕猴桃产业技术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建成运营了新西兰猕猴桃花粉研究加工中心、西农大猕猴桃试验站、陕西省猕猴桃研究院、何积丰院士眉县科研基地等一批科研推广机构,全面实施绿色标准化生产方式,全域普及推广了果园生草、果实套袋、充分授粉等十大关键技术,以眉县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为原型的《陕西省猕猴桃标准综合体》,核心技术研究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陕西省的地方标准推广应用,有效发挥了猕猴桃产业的带贫益贫作用。

质量管控保安全。县上始终把猕猴桃产业质量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以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抓手,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标准、化学品投入控制、产品检验检测、质量安全追溯等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切实提高猕猴桃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全县通过猕猴桃地理标志认证16.36万亩、绿色认证2.14万亩、有机认证8657亩、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2100亩,“两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60%以上,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提供了规范和可靠保障。

三产融合延链条。县上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采取政策扶持、招商引资、项目带动等措施,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全县共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培育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89户,认定家庭农场119家,发展果业中介服务机构300多个,建设贮藏冷库4700座、总储量30万吨。引进天人果汁、千裕酒业、百贤酒业等果品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猕猴桃鲜果5万吨、产值10亿元;依托全域旅游建设和“5A”级景区太白山旅游优势,发展猕猴桃生态观光园、采摘体验园等13个,将产业发展与休闲农业进行了有机融合。建成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眉县运营中心,兴办农村淘宝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85个、邮政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82个,成立电商企业370多家,健全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拓展延伸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的渠道和空间。

02

凝心聚力抓帮扶

眉县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始终将贫困户镶嵌在猕猴桃产业链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带动、自力更生,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思路,先后投入资金1.8亿元,通过定政策、抓技术、建基地、推模式等举措,使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电子商务、利润返还、股份合作中共享猕猴桃产业链上的增值收益,得到多重实惠,实现了产业带动全覆盖,形成了“一县一业”的产业扶贫开发格局。


眉县县委书记刘志生在第九届·中国(国际)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上推介眉县猕猴桃

强化激励蓄动能。为有效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激发其产业发展信心,自2016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贫困户产业直补政策,明确规定对贫困户新发展猕猴桃及高接换头每亩补助1100元、现有果园每亩补助338元,5年累计发放补贴3324万元,从政策层面激发调动了贫困户发展壮大猕猴桃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贫困户种植面积达到1.57万亩,户均2.05亩,为贫困户依靠产业发展实现脱贫增收夯实了基础。

项目牵引筑根基。为充分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2017年以来,县上每年将财政扶贫资金的50%以上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实体项目,并规定项目收益的70%以上用于贫困户分红。县上因村施策、分类指导,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支持37个贫困村及10个非贫困村实施以猕猴桃贮藏冷库、分拣线、花粉生产车间为主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59个,打造先进典型20多个,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2019年全县农村集体资产达18.77亿元,村级集体年度收益2391.3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实力逐步增强,收益快速增长,累计为贫困户分红800余万元、吸纳贫困户就业1100余人,带贫益贫助贫作用充分发挥,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打牢了基础。

共建共享建基地。为促进农业企业与贫困户发生深度利益联结,县上联合齐峰、秦旺等县内6家重点农业企业,建成市级“嵌入式”产业脱贫示范基地8个,以“订单生产”、“入股分红”、“托管代养”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5家企业猕猴桃通过了国家扶贫产品认定,累计与567户贫困户签订了猕猴桃生产订单,参与入股分红贫困户186户,托管代养500余户贫困户猕猴桃果园,带动贫困户120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搭建了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合作共赢的平台,实现了双赢,打造了产业脱贫示范样板。

结对帮扶增活力。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益贫作用,县上组织开展了全方位的新型经营主体结对帮扶活动。遴选8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1+1+N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农资配送、订单生产、果园托管、建立基地、吸纳就业、入股分红等十大产业扶贫帮扶活动,确保每个村、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个新型经营主体结对帮扶。目前与8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及3017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与贫困户签订猕猴桃生产订单1.5万亩、发放农资1346吨、托管果园3000余亩、开展技术培训1233场次,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为全县产业脱贫凝聚了强大合力。

全程服务提效益。针对贫困户作务技术不高、果品品质较差等瓶颈问题,县上确定8个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分别包抓8个镇街贫困户技术培训,整合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土专家、实用人才等技术力量1500余人,成立了眉县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和扶贫帮困冬剪技术服务队,组建了4个技术服务专家组,聘请产业发展指导员128名,重点围绕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实施地毯式精准扶贫培训,建立了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立体式产业脱贫技术服务体系。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产业扶贫专场培训2100余场6.98万人次,一对一技术服务 2.63 万人次,为3791户贫困户猕猴桃果园开展冬剪服务3.17万亩次,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作务水平和能力,提振了贫困户产业发展信心。

03

强化营销促发展

眉县放眼未来,致力于把猕猴桃打造成富民强县的百年产业,唱响了“让世界共享猕猴桃美味”主旋律,确立了打造“中国猕猴桃标志性品牌”的战略定位,形成了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猕猴桃果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猕猴桃产业的标杆,眉县猕猴桃真正成为了助力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果”。

锻造品牌强引领。县上以打造“眉县招牌、陕西名片、国家品牌”为目标,编制了《眉县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创意设计了眉县猕猴桃品牌标志和“眉县猕猴桃 酸甜刚刚好”的传播口号,建立了“眉县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体系,对品牌标识、注册商标等进行登记保护,严格规范了申请和授权使用程序。“眉县猕猴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品牌价值达128.33亿元,位列全国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第35位,入选中国首批100个地理标志受欧盟保护产品,连续十年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树立了眉县猕猴桃良好形象。

搭建平台提水平。为促进产销对接,经原农业部批准,县上投资30多亿元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猕猴桃批发市场,引进新西兰环球园艺、青岛柯尔克啤酒等知名企业20余家,基本形成了以会展贸易、科技研发、技术交流、仓储加工、信息服务、物流集散、产业标准化导向和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批发交易中心。同时,建成猕猴桃产业云平台和陕西(眉县)猕猴桃大数据示范中心,建立了9大数据平台,收集全产业链基础信息20万余条,分类建立数据库30个,基本实现了猕猴桃产业数据的全链(采、管、用)应用,成功搭建了立足宝鸡、引领陕西、辐射全国、对接国际的国家级产销平台。

依托网络拓渠道。为搭乘网络销售快车,提高贫困户猕猴桃产业收入,县上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建成了眉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2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以及眉县互联网科技产业园区等,引进阿里巴巴、京东、居无忧等一批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开设助农直播,举办“陕西好风物、书记县长来直播”扶贫公益大型县上直播活动,吸纳贫困群众就业900余人,4300余户贫困户直接或间接的加入到电商行列中,打造了“老堡子猕猴桃”等电商扶贫特色产品,户均增收1.2万元,提高了贫困户猕猴桃果品附加值,构建了电商扶贫新模式。

扩大宣传促营销。为提升“眉县猕猴桃”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县上从2012年开始,连续9年举办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2017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猕猴桃大会,每年在国内主销城市举办专场推介会10场次以上,还通过拍摄《太白山下猕猴桃》科教故事电影、创办“眉县猕猴桃微信”、开展百名大学生代言、“眉县猕猴桃故事”征文、组织眉县猕猴桃跑团参加国际马拉松、在全国各大水果批发市场设立大型广告牌等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使眉县猕猴桃品牌影响力逐年上升。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主销城市建设“眉县猕猴桃”品牌形象店20多个,眉县猕猴桃畅销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占有率、消费者认可度逐年上升。

眉县瞄准“一县一业”产业优势,稳扎稳打,真抓实干,打造了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带领贫困群众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的转变,铺就了脱贫致富路,探索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产业扶贫路子,打造了产业扶贫行稳致远的示范样板。

体会一, 让贫困户共享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成果,党政主导是核心。农业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党委、政府要始终处在核心主导地位,做好全盘指挥,特别是各方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和监管、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安排使用、整个技术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等,都离不开这根指挥棒,若失去了党委、政府的统一协调,产业扶贫的普惠性、根本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体会二,让贫困户共享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成果,选准产业是前提。产业是脱贫之本、富民之基,眉县在选择猕猴桃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时充分考虑了产业发展前景和风险,一致认为经过30多年的发展,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全民致富的成熟产业,是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贫困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风险低、效益高,达到了预期效果。因此在选择发展产业时,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选择符合本地自然条件且有一定基础的成熟产业作为主导,切不可盲目跟风、追求高效益而忽略了风险。

体会三,让贫困户共享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成果,资金扶持是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很多贫困户生活拮据,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离开扶持政策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产业扶贫政策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体会四,让贫困户共享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成果,技术服务是支撑。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眉县对农业技术人才进行了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将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户贫困户,实现了技术“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因此确保了产业发展有收益。事实证明,只有强大的技术服务才能支持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体会五,让贫困户共享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成果,精准帮扶是关键。产业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眉县在产业扶贫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尽量做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对家中劳力不足的进行果园托管,对暂时没有发展意愿的暂时缓一缓,量身定做其它帮扶措施,做到了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更不搞强迫,奏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和谐音符。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