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修复——传承历史文明的记忆助手

<
秦岭是我国生漆主要的原产地,也是中国漆艺术发源地之一,这为大漆修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地理环境,大漆修复工艺在陕西流传已久,古人云“如胶似漆”,就是描述漆和胶一样有很强的粘合作用,传统工艺中,古琴、家具等的合缝工艺,都会运用大漆粘接,破碎的陶瓷、断裂的木琴等,也可用大漆进行粘接修复。来自山东郓城的李程,是一位从事传统漆器的手艺人,也是陕西漆艺行业新生代的佼佼者。在李程创办的大唐漆艺坊里,“大漆金缮修复”得以传承,而这项技艺,也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9年来西安打工的李程,怀揣对知识的渴望和艺术的追求,通过努力考取西安美术学院的自考专业,成为在罗家寨租住的一名半工半读的西美学子,2012年毕业后独自前往“漆艺之乡”福州拜师学艺,从事漆画创作。“普通百姓对漆画的认知度很低,单是从事漆画创作,想要维持生计都很困难。”李程说,从事大漆修复后,收入上有了明显提高,大漆修复陶瓷制品,一般分为粘接、固定、干燥、补缺、描漆、上金等步骤。
“修复的第一步粘接,就是用生漆过滤后加入糯米粉,用刮锹反复捻揉,使面团和漆充分调匀至提起‘拉丝’程度,刮锹蘸取适量漆糊,均匀涂抹在断面,涂抹量以对接后有少量漆糊被挤出为佳。”李程说,他也因为漆艺认识了妻子,2012年回到西安,注册成立了公司,经过七年的发展,工作室从最初租住的不足30平米,三次扩大搬迁,现在拥有一栋独立的三层小院,成为国内首家对外进行大漆金缮修复培训的机构。
“用大漆进行粘接后,必要时还需要用胶枪等进行固定,以免干燥过程中断面错位。”李程说,随着历史的发展,漆器逐渐淡出了现代人生活的视线,如何找到一种载体,让传统漆艺融入现代生活?如何让大众乐意接受大漆艺术?在从事多年漆艺创作后,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手工艺——大漆金缮修复,走入他的视野。
粘接后的陶瓷制品,固定好后放入荫房干燥,大漆的干燥是“荫干”,干燥环境的湿度为60%-80%,温度为15℃以上,荫房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目的是保持温度和湿度。“干燥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根据断面厚度、温湿度、材料特性等不同情况,干燥时间需要几周到几个月不等。”李程说,在荫干过后,还需经过补缺、磨灰、描漆、上金等环节才能修复完成。
大漆修复优良的性能和绿色环保的特性,也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结合的生活追求,也是当下珍惜生活、敬天惜物的体现,成为修缮器物延续使用价值最直接的表现工艺,大漆特有的优越性能让修复过的器物得以长久的保存,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精美的艺术珍品和众多著名的漆饰木质建筑。由于天然大漆具有优良的耐酸碱、防腐蚀、粘性强、纯天然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漆器、古琴乐器、家具、兵器、佛像、生活器物的修缮中。
大漆修复是一项传统技艺,即使用天然大漆作为原材料,用传统漆工艺来修复残损的器物,千百年来,大漆修复伴随着漆工艺的发展,为人民的生活所服务,虽然漆器早已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大漆修复以其特有的优良性,能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大漆修复让器物重获新生,让漆艺融进生活,用手艺续写历史,用技艺传承文明,成为传承历史文明的记忆助手。”李程说。
“我国的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大漆的粘性,用大漆粘结竹木器,成为最为理想的粘接剂。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身上都曾经用大漆涂层,并且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秦朝当年用大漆粘结修复过的陶俑。”李程说,明代漆工艺专著《髹饰录》“补缀”一条就有明确记载大漆修复和注意事项,与现代文物修复讲究修复理念如出一辙。千百年来,大漆被广泛用于古建筑、寺庙、佛像、古琴乐器、明清家具上面。
但是由于大漆修复工序多、材料贵,做工周期长、工艺复杂,加上原材料逐年涨价,手工制作收入低,另外由于化学尤其充斥市场,大漆的认知度几乎荡然无存,绝大多数老百姓不了解天然大漆的优越性能,使得从事大漆修复举步维艰,导致本身从事大漆修复就人数较少的工匠,有极少数掌握大漆修复漆木器的文博人员,民间工匠也越来越少,在具有“漆的故乡”美誉的陕西,不得不说是一种无比的遗憾。“为保护大漆修复技艺,我们制定了保护计划,对该修复技艺的每一道工序,录制音视频材料,举办大漆修复传习班,传授大漆修复技艺。”李程说。
这是一种传统的修复技艺,在日本被称为“金缮”,实质上完全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漆工艺, 好多人并不了解“大漆金缮修复”,以为是日本的技艺。2018年3月,李程申报的《大漆修复》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创作项目,为陕西工艺美术行业挣得了荣誉。“自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后,除了积极进行项目创作之外,我觉得有必要向大众宣传普及大漆文化和大漆修复技艺,为大漆金缮修复正名。”李程说。
去年,在安徽省博物馆召开的第十六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上,李程与来自全国各大博物馆和文博单位的近300名修复专家一起参会,并受邀上台做了大漆修复工艺和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汇报演讲,再次提出为大漆修复正名的演讲,得到众多修复专家的称赞。“会后,首都博物馆修复专家周宝中先生等还特别叮嘱我,要努力研究大漆修复技艺,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李程说。
目前,李程正在积极筹建一个漆艺博物馆,作为陕西漆艺术推广和交流中心,助力陕西漆艺的发展,与高校建立大漆修复艺术产学研基地和研学游学中心,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喜欢大漆修复,让中国的漆器艺术传承下去。“我的右眼先天视力几乎为零,现在又在整天修复破瓶子烂碗,但我始终坚信一句话,生命正因为有残缺,阳光才可以照进来。”李程说。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90后女骑手:生活让我“变成风一样的女子”

一位基层河长的故事:咱这太平河里又有活物了

告别英雄

石泉农家杀9头年猪8头被抢购 农家猪肉一斤只卖14元

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