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晏子,6年来创造了近400幅以朱鹮为主题的写实油画。周围的人对晏子的评价太多,但每个人都愿意把心底的温柔留给她。女儿说“看妈妈的画会流泪”,朋友说“只有善良的人才能画出朱鹮的神韵”,观众说“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怎么从善如流?从她的画中能找到答案”。而晏子,把她的柔情全部献给了朱鹮。(图/赵昊 文/凌旎)
和朱鹮结缘要从晏子小时候说起。由于爷爷是俄罗斯人,晏子小时候的很多记忆都和圣彼得堡那座做礼拜的斯伊萨基辅大教堂有关。一次,孩童时期的晏子无意间看到教堂穹顶上“停着“一只通体白色仅羽翼上有一圈红色羽毛的大鸟,她深深被吸引了。“这是天堂鸟,能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爷爷说。
从那时起,“天堂鸟”就成了晏子心中最完美的符号,这段遥远却又清晰的记忆一直埋藏在她心中。晏子在幼年时代就爱画画,从小受到俄罗斯油画艺术的熏陶。在北京广播学院求学期间,她接受了油画艺术的专业指导。2000年,晏子随丈夫来西安居住,继续到西安美院油画高研班深造。2009年初冬,晏子在陕西楼观台写生,忽然看到了空中翱翔的“朱鹮”。“这就是我梦中的‘天堂鸟’,我一定要把它画出来!从此,她把自己和朱鹮联结在了一起。
曾经,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人们甚至以为,朱鹮在我国已灭绝。直到1981年5月23日,科考人员在陕西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这是当时全球仅存的朱鹮野生种群。38年后的今天,陕西已经有3000多只朱鹮,种群还在不断壮大。 这种美丽的鸟类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陈忠实曾经这样描述它:一袭嫩白、柔弱无骨,生就的仙风神韵,入的人眼就是一股清丽,拂人心诟。
晏子第一次见到朱鹮的时候,恐怕也是这种心情。幼时对“天堂鸟”的倾慕和对朱鹮生存现状的担忧促使晏子做了一个重要决定:2012年,她开始筹备自己第一部朱鹮主题油画展。写生时,晏子发现朱鹮不喜与人亲近,捕捉朱鹮与大自然融合的姿态特别困难,为此她跑遍了陕西所有朱鹮生活的地方,经常一次外出两三周寻找朱鹮,晚上就住在村民家中。“朱鹮太轻盈了,刚开始很难定格它最美的样子。只要一有灵感,哪怕躺在床上我也要立刻起来改进写生线描。我甚至经常梦到朱鹮,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笔还原梦中的情景。”
2016年,第一部油画展成功举办,但画布上的朱鹮大都是静止状态。“这和环境有极大关系。和1981年比较,陕西在朱鹮活动区采取的禁止开矿、狩猎、伐木,禁用化肥、农药,建立朱鹮保护站、救护饲养中心等一系列措施极大改善了朱鹮的生存环境。但是,朱鹮和人之间的关系还不够亲近。“我一直想画很多很多朱鹮在天空中飞翔的场景。”没想到,只过了短短3年,在晏子第二部画展上,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今年3月23日,第二部《朱鹮﹒人与自然——晏子油画展》在西安拉开帷幕。通过画展,晏子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万物相伴共生”的理念,呼吁更多人关爱保护朱鹮栖息的环境。
“第二次筹备画展时,我明显感受到朱鹮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好了,群众的爱鸟护鸟意识很强,经常能看到人和朱鹮一起玩耍的场景。”在走近朱鹮的过程中,晏子也实现了人与鸟的“共情”。朱鹮仿佛能够感受到这位痴心画家的期盼,每次相见就会展翅飞翔,展现自己的美丽身姿。
和寥寥几笔就能画出神韵的国画不同,油画绘制过程非常复杂。白天作画会受到干扰,熬夜成了晏子的常态。每晚7点到凌晨2点左右是她固定的创作时间,夜晚让她进入孤独、忘我的最佳状态。
有一次,晏子画画忘记了时间,三天三夜没离开画室。“从打线条开始,我就和这幅画建立了交流。把一堆简单的线条变成一只活灵活现的朱鹮,这种享受是无以伦比的。”
油画对存放环境要求很高,房间内应保持恒定的温度与湿度,更不能长时间被阳光照射。到了夏天,晏子的画室从不开空调,实在太热就用风扇吹吹脚勉强降温,可她却乐在其中,不觉得辛苦。
晏子对其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要精益求精,所以从作品的构思、内容、线描,到颜料、画布、装帧等,无不细致入微。
与朱鹮相关的画展是公益画展,但晏子日常所用颜料每盒高达2万元左右,筹备画展成本颇高,她的日常收入无法支撑,只能“以画养画”,靠卖掉其他画作接济画展。
以朱鹮为主题的画作毕竟单一且小众,与油画市场上受人追捧的主流作品的价格还有一定差距。很多人都有疑问,这么好的绘画功底,为什么不投市场所好“向钱看”?
晏子对此不以为然。很多人为了博人眼球导致作品新奇怪异,或许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可是,画家一味“向钱看”,就会导致创作陷入复制自己、复制过去的境地,作品是没有温度的。她不走这条路。
画家创作一定要融进感情,如果艺术没有了人性,就无法形成好的导向,不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而且晏子认为,一个画家应该还有更高的追求。
身为中俄混血,晏子一直想通过油画这个媒介为两国文化艺术领域搭起一座桥梁。“曾经俄罗斯也拥有朱鹮,无论我在教堂看到的’天堂鸟’是不是朱鹮,它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希望能通过我的画笔,让更多的朱鹮’飞进’俄罗斯,成为象征着友谊的使者。”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