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出品

专家呼吁:让更多年轻人投身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31 13:05

图片2-800.jpg

第二届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

西部网讯(通讯员 靳军)12月27日,第二届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等15个单位的30余位专家参会。专家们呼吁,应该在国家层面组织、培养一支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队伍,聚集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本次会议是在国家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等大背景下召开,西安黄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汇思君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应邀作了题为“小麦赤霉病的监测与预警”和“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大会报告,会议深入探讨了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与监测预警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方向,在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周益林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马占鸿教授、中国科学院遥感所黄文江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胡小平教授等表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监测预警研究工作中来。

据了解,全球每年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约为作物总产量的30%~40%。在我国,作物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约852万公顷,并以每年0.05%的速度增长。2020年,农业农村部颁布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7种一类病害中有5种是粮食作物病害,即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稻瘟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此外,小麦白粉病、小麦黄矮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锈病、马铃薯黄萎病、马铃薯黑痣病等也是引起产量严重损失的常发流行性病害。

作物病害监测预警工作是植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作物病害科学精准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近年来,我国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的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已在我国陕西、河南、安徽等14个省区近300个县市推广使用,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

作为中国首个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研究中心的主任,胡小平教授表示,目前,各种新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作物病害监测预警中,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整体看来,我国作物病害监测预警工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他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当前我国作物病害监测预警研究队伍青黄不接,经费支持少且不稳定,年轻一代科学家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急需国家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及监测预警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上加大投入。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